早春时节,记者走进甘肃陇南礼县永兴镇龙槐村。村头的树木开始返青,农户院墙上的迎春花含苞欲放。走到远近闻名的“高龄”电商家的院门口,55岁的张加成就迎上来握手说,“昨天得了个大孙子”。
跟孙子出生一样让他骄傲的是做电商。做电商,他一点也不比县城的年轻人差。
去年秋天收的苹果,他通过网络卖出了3万斤,其中2万斤是自产的,1万斤是从附近收来的,“都是仔细挑选的果子,陌生人的果子我不放心。”
开春苹果卖光了,剪枝的时间没到,该是“农闲”了,他却顾不上给院子的盆栽剪剪枝,正琢磨着再卖点啥农产品。厨房里擦得锃亮、挂成一排的,是他从网上“淘”来的炊具。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是重要苹果产区。因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当地产的苹果又脆又甜。老张上到小学二年级就回家“务”苹果了。尽管这里苹果品质好,但过去交通不便,苹果卖不了好价钱。以前,老张把苹果拉到永兴镇上,1斤多则1块5,少则5毛钱,到龙槐村收苹果的贩子把价格压得更低。
2013年,在县里组织的一次果树剪枝培训会上,老张听人说起了电商。听说电商能把苹果卖个好价钱,他就想学。
报名参加电商培训,老张抢坐在第一排,旁边都是80后、90后的“后生娃娃”。
培训回来,他就请人帮忙申请了账号,注册了一个网店,还花2400元的“天价”买了一部大屏幕的华为智能手机。
他侍弄果树算行家,可面对电脑、手机他就成了门外汉。怎么给网站上传图片?怎么让图片好看一些?怎么给图片加文字?这些都让他犯了难。
“我是个农民,又没念过几天书,只有自己摸索,自己琢磨。”张加成说。
靠着一股犟劲,他硬是学会了手机修图软件,自己抠图、加字,并找到了上传图片的门道。
老张曾经是木工,当初拿过锛凿斧锯的粗糙大手,一只握着手机,另一只灵巧地划动,给记者展示他设计的网店宣传图。
老张的第一个网销订单来自北京,买了一箱苹果,他又搭了一箱。一来二去,买家与他成了朋友,还送来自己的书画作品作为答谢。
渐渐地,他发现坐等买家“上门”,苹果销得太慢。“北方苹果多,是不是向南方发展?”
经人介绍,他在社交媒体上加了好几个群。现在手机里竟有十几个400人以上的群。说起这些,张加成一脸得意,说起了他的电商生意经。
“别人把你拉到群里,你千万不能谈苹果,一个字也不能提。”
“加群不就为推销苹果吗?”记者问。
“一谈苹果,人家就知道是做电商的,会把你踢出来。等于一下失去好几百个客户。”
他的经验是先观察,加为好友;再观察,跟人闲聊。聊聊家人,聊聊孩子,再找机会。
人热诚货实在,张加成卖出的苹果备受好评,还收到了举着苹果的“买家秀”。
在“发展客户”的过程中,他摸着了规律。每天5点到7点、11点到12点、晚上7点到8点是他坐在炕头看手机的时间,也是他做生意的“黄金时段”。
“问个早安,说个晚安,给人家的朋友圈点个赞。”他说,“人心换人心嘛”。
发展客户成了他的独门绝技,春节期间他又多了2000多个客户。初学电商的女儿也要向他取经。
苹果卖光了,他在网店开始推销当地另一样特产——土豆粉条,很多人朝他下订单。上县城看孙子回来,张加成一刻不停,开始打包土豆粉条,寄快件。
在曾经偏远的西部大山里,现在和老张一样搞电商的农民不止他一个。光是在甘肃省陇南市,这样的农民网店就有上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