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领域缺乏热情和专业知识
无论你认为你的 idea 有多棒,如果你缺乏必要的领域背景,你最好还是调转方向,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实在觉得这件事大有可为,也必须有运气找到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联合创始人以补足。怕就怕整个团队都是半瓶水。更可怕的是,当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你瞬间发现整个团队都是朝着这个 idea 的商业愿景出发,原始热情早已泯灭。此种原因在本次调查中占到 18.8% 的比例。其中一个实例来自新闻服务提供商 NewsTilt。创始人这样总结这次失败: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国外创业服务网站ChubbyBrain在 2010 年曾对 32 家创业失败的公司进行了详细的走访调查,最终梳理出Top20 创业失败缘由。
下图是20 条创业失败缘由总览:
20 创业时机不对
经济大环境和细分领域的市场成熟度都是创业时机的指标。典型的例子就是 2010 年的那批创业。当时 08 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尚未褪去,投融资环境从 2009 年开始就出现悬崖般的下滑,最重要的是当年消费者(也就是 C 端创业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的购买力出现下滑。大萧条背景下,专营艺术品交易的网站 Untitled Partners 就是遭遇多重打击的其中一家创业公司,最终无力回天。Untitled Partners 当年也对这次失败做了总结:
我们的市场判断是基于《华尔街日报》以及《纽约时报》的数篇文章,同时也参考了“梅摩全球艺术品指数”。这些文章和数据的其中一个中心结论是艺术品市场存在反周期性,与标普指数的相关度低。长期来看这个结论没错。但就当下的环境来看,两者仍存在极强的正相关。而作为创业公司,我们无力等到反周期的出现。另外,普通艺术品客户购买力的下降也是我们事先没能考虑到的变数。
19 总想着先把创业作为兼职
保留现有的工作,保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业。显然,不少创业者会认为这是在创业初期最保险安全的做法。吃了大亏的初创企业 Overto 可不这样认为:
我们原以为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来开发运营我们的因特网服务。没错,的确是这样,如果我们运气够好,服务器一次差错都不出现的话。而当我们的基础架构出现问题的时候,事情开始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我们的团队没有一名全职员工,之后出现的机构服务器挂机都是在我们的上班时间,问题总是不能及时解决,挂掉了好几次。你可以想象这对品牌和用户体验的影响。更糟糕的是,由于之后我们在问题修复上花了过多时间,产品新功能的开发几乎处在停滞状态。
除了以上弊端,你可以想象,一个全员兼职的创业团队还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缺乏危机感,反正大家都有一份保底的工作。事实上,在接受调查的 32 家公司中,有好几家公司就把缺乏全职员工归结为创业失败的最重要因素。
18 公司选址
选址是个问题,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公司选址最好与公司发展的理念,目标客户、潜在投资人所在地契合。
一个切身的感受是,我曾经采访过一家在福建厦门的创业公司——移动情趣电商性价比。这是一家做的不错的创业公司,据说销售额在成立一年多一些的时间已超过 1 亿人民币,但却鲜少见诸于媒体。事实上,据创始人黄天财所述,在福建的二三线城市有不少靠谱的创业公司,但却鲜少有机会和媒体、投资人、潜在合作伙伴联系。当然,蜗居二三线城市也有好处,那就是创业成本低,运气好政府扶持还给力。利弊两端需要创业者自身做权衡。
另外,对于很多更早期的初创公司来说,远程协作是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节省成本的好处很明显,但要切记保证团队的沟通协作效率。
事实上,根据 ChubbyBrain 的调查来看,至少有两家公司认为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选址不当。其中一家就是为企业提供防止恶意软件入侵的 Nouncer 公司。
Nouncer 将公司地址定在了纽约。它认为纽约不缺钱、创业氛围浓厚、人才济济、不乏创业导师等各种优点。但它却没能考虑到纽约的唯一缺点——无法为它们提供第一批种子企业用户。相比于纽约来说,旧金山才是遭受黑客攻击频繁的城市。
17 吸引不了投资者
调查中有几位创业者很坦诚地表示,公司最终倒闭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吸引不了投资者。这当中不排除有运气不佳的原因。没准是因为他们接触的投资者都不识货,或者创业者自身没能接触足够广泛的投资者。但在融资失败后,不能逃避的一个操作是,抛开外部因素,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项目。理念、产品、目标客户群、商业模式等问题是否都思考到位。利用好这个自省的机会
16 在竞争中丧生
在创业早期过度重视竞争不是好事,但完全忽略掉对手也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在市场转热,模式已得到市场验证的情况下,你必须做好有大批新手加入竞争的心理准备。调查中,10% 的创业者就吃了完全忽视竞争的亏。其中一位就是理财服务网站 Wesabe 的创始人 Marc Hedlund。他的创业失败总结是这样的:
不依赖单家公司的理财产品、注重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帮助用户实现更好的理财方式,所有这些Mint做到了,我们也做到了。差就差在我们的用户门槛过高,需要用户做的事情太多。其实这一表层可用性的优化是不难做到的,错就错在我们没能及时关注竞争对手,并作出变化,因而结果出现了质的差别。
15 身心俱疲
混迹创业圈,很少在早期团队看到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工作到 10 点是家常便饭,挑灯也是常有的事。此种热情一度还成为创业者引以为傲的资本,直到去年年底开复老师患癌事件的发生,圈内才又一次敲响了预支身体带来危害的警钟。事实上,过度拼命工作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次调查中超过 12% 的创业者还把此归结为他们创业失败的原因之一。工作时间长和工作效率高很多时候并不能成正比。而且与其每件事都亲历亲为,还不如慢慢学会逐渐把工作任务下放给团队成员。同时,对于某些可以预期失败结果的事,何不提前放弃,节省精力。
14 注意力分散,被华而不实的东西迷住双眼
一个创业可以引发多种可能性,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是创业的魅力所在,同时却也是导致众多创业公司最终败下阵来的最大绊脚石。我的这个项目可以引申出这项业务、这项业务、这项业务...... 做哪项好呢?还是先做成能承载所有业务的平台吧。这是缺少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做法,谨防后来者单点突破实现赶超。和某个 Mentor 级的投资人聊完之后,突然发现我的产品居然还有这样的可能性,而现有的产品实在做的太痛苦。如果你仅因为一次谈话就改变产品方向,我只能说你转型失败的可能性高达 90%。来看看 Kiko 创始人 Mahesh Piddshetti 怎么说:
多数创业者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当然这是好事。而且多数人之所以选择创业就是因为他们脑子里能够不断浮现颇具创造性的想法。这样的人整天谈论的也是新产品、新模式。但他们也是最容易一些华而不实的想法迷住双眼的人群。恰好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不断的试验新产品,最终导致我们的主产品一再延期推出。
13 和投资人/合伙人关系闹僵
与合伙人闹不和是创业的一项大忌。Bricabox 的联合创始人用亲身体会给出了建议:“拿我的例子说事,当一个联合创始人出走时,这本就意味着你已遭受沉重一击。但万事也都要有准备,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尽量延长期权的授予期。”
和投资人闹掰的一般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意见分歧。这其中较知名的例子就得数开放源代码提供商 ArsDigita Corporation,和 General Atlantic、Greylock 在公司发展方向上的意见冲突最终导致公司失去了行业领导地位。所以,慎选投资人很重要啊!不是谁的钱都能拿
12 乱用关系网络
中国社区走哪儿都靠关系,国外很多情况下也是这样。所以有很多创业者会抱怨缺乏足够广泛的关系网络是创业的一大瓶颈。但是你知道吗?这次调查中居然有 16% 的创业者表示,他们不缺关系,但问题是他们没能合理利用。这一点仅供参考。
11 产品定价问题
产品定价问题是 1 分科学,9 分艺术。这次调查中有好些公司就把失败缘由归结于产品定价过高 / 过低。比如一位创业者这样说道:“我花 50 美分买的一串钥匙链,然后以 1.25 美元卖出去,赚的钱仅够支付我的销售人员的电话费。”EventVue 的创始人则这样说道:“这次创业经历中,我最大的败笔就是通过过度廉价的定价方案去追逐企业级市场。”
10 产品用户体验差
把产品体验归类到创业失败缘由的 Top10 似乎有些言之过重。毕竟前者很难成为后者的直接原因。但从这 32 家公司的例子来看,的确有超过 12% 的创始人把原因归结于此。需知量变导致质变。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通过过度牺牲用户体验去换取成本节省、新功能研发投入增加等其它竞争优势,最终用户是会慢慢流失的。这样的创业失败案例大多属于慢性死亡类,最恐怖的一类。
9 未能正确处理转型
“转型”是 2010 年创业圈热词。过度频繁地出现使得“转型”一词在当年几乎演变为了贬义词。当然,一遇到挫折就马上开始调转方向,这种快餐式地转型是难有前途的。当年这 32 家公司中就有将近 20% 的公司因为这个原因败下阵来。
4 年之后,转型一词的贬义成分逐渐褪去,我们也看到更多公司对于转型的常态化处理——为了尽量避免损失,对于公司的转型总是慎重再慎重。
2013 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人网。从最初的核心业务人人网到分散资源发展人人游戏、糯米团等周边业务,再到去年年底全速回归人人网移动端,人人绕了两年的弯路。两年,对于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来说早已物是人非。作为翻版 Facebook,它没能像后者那样将用户从大学生市场拓展到大众市场,微信、陌陌等新兴社交应用早已完成了一轮圈地运动。如今的人人也只能打出“力保校园用户,争取年轻 90 后”的口号。
8 对领域缺乏热情和专业知识
无论你认为你的 idea 有多棒,如果你缺乏必要的领域背景,你最好还是调转方向,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实在觉得这件事大有可为,也必须有运气找到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联合创始人以补足。怕就怕整个团队都是半瓶水。更可怕的是,当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你瞬间发现整个团队都是朝着这个 idea 的商业愿景出发,原始热情早已泯灭。此种原因在本次调查中占到 18.8% 的比例。其中一个实例来自新闻服务提供商 NewsTilt。创始人这样总结这次失败:
老实说,我们确实不懂新闻行业。最初产生这个 idea 是因为我想为我的博客设计一个完美的评论系统,让阅读评论也能如同阅读文章本身那样精彩。按照这样的思路,NewsTilt 诞生了。不过结果却没有我们预想的石破天惊。事实上,就连我自己也没有被我的 NewsTilt 娱乐到,人们喜欢看的还是 Hacker News、Reddit。没能想通原因。事实上,对新闻行业本身所知不多的我们又如何能想通呢?而我自己更是连一个热心读者都不是。当时,我们脑子里想得更多的还是这个 idea 所能产生的商业价值。7 产品发布时机不对
产品发布过早,可能面临准备不充分的尴尬,给用户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但如果发布过完,大家可能也会担心错过时机。两相权衡也是需要一定的智慧。而这次调查中超过 20% 的创业者就没能把这件事妥善处理好。
不过,产品到底是提早还是推后一些发布,这还是有些饿规律可循。首先,它依你的产品类别而定。像 Ebay、Mint 这样的有关电商、理财方面的网站,它对产品完善程度要求较高,宁可晚一些也不可早一些。而像 Twitter 这样的社交网站,提早发布可能会出现纰漏,但影响远没有前者来的坏。
最后记住一句很经典的话,来自 32 为失败创业者之一的 Reid Hoffman:“如果你没有因你的 1.0 版本感到羞愧,那只能说明你的产品发布太晚。”
6 我把产品做好了,但是需要商业模式
谈到这一点,大家可能会想到 Twitter。直到上市它也未能诞生真正可行的商业模式。但抛开这个例外,保守来看,我们不能把产品目前无法做收入当作不去思考商业模式的借口。而且,不幸的是,这次调查中 25% 的创业者都在后悔当初没能把商业模式搞清楚。
5 钱烧完了
如何合理的花费仅有的一笔融资对于没有过多财务经验的早期创业者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如何发现不必要的花费,忍痛砍掉那些注定会死的业务,选择何种速度何种团队规模推出产品,这都是创业者的必修课。不幸的是,在这次调查中,超过 25% 的创业者都未能做好这次必修课。YouCastr 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家,团队将糟糕的财务预算作为此次创业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4 市场推广不给力
了解目标客户群,有效引起他们的注意,最终将他们转成真正的用户。对于一次成功的创业来说,市场推广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这一问题上容易犯迷糊的创业团队往往是一些技术型团队。全员上下努力做产品,没有一个人考虑之后的推广。就在产品即将推出之际,开始想起招募推广之际,发现人哪是这么好找的。这次调查中 30% 的创业者就栽在这件事上。
3 Team不对
团队成员多样化,各有所长,这也是一条成功创业的金科玉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次调查中有超过 1/3 的创业者就认为团队不给力是创业失败的原因。有人说:“我希望我从一开始就能有一位 CTO”;有人说:“我希望我的创始人是一位懂得商业运作的人”;有的人说:“我希望公司内部能够有一些制衡,而不仅凭创始人一个人的意志。”
Nouncers 的创始人说:“团队隐藏的问题是,我没能有一位联合创始人和我密切配合。他能在我决定的时候,对我的决定重新做多角度的审视。”
Wesabe 的创始人说:“在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我有点像一个独裁者。所以这次失败我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
2 忽视市场需求
相比去思考如何通过审视市场需求去寻找产品存在的问题,不少团队比较愿意先去解决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快感”。这条失败理由排名第二。BricaBox 的创始人就吃了这个亏。他说:“BricaBox 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团队偏重去解决一些技术型问题,从修复 bug 中找到快感。但这些‘技术成就感’在用户那里的能见度很低。相反,一些客户真正关心的问题,我们却没能及时发现并解决。”
1 呆板,不注重主动收集用户反馈
听起来是大家都知道不应该犯的错。但它还是成为了此次调查的 No.1 创业失败理由。比较极端的例子,ecrowds,一家网络内容管理服务商,承认:“我们花了太多时间专注把产品做成我们想要的,完全没去收集用户反馈,这很容易导致视野狭窄。现在想来,我认为创业初期,埋头苦干做产品最多不能超过 3 个月,之后必须停下来多角度去收集反馈,审视产品,再决定下一步。”
至此,本次调查的来自 32 家创业失败企业的 20 条失败理由已全部呈现完毕。可能你会觉得浅显易懂,你也一直没犯过这些错误。但请还是将以上 20 条好好收藏吧,需要的时候用来提醒下自己。另外,欢迎分享给其他正在创业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