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
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
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随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 所以,店主毅然选择离开了他。
我们在对别人的认识中,有时也逃不过第一印象与思维定向的影响。由于没有接触到实质,最初我们会被某个人的外表所迷惑,被他的强气场所吸引,但是随着谈话加深了对他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个空谈的人,感受到的气场自然就会慢慢变弱,因此就会远离他,空谈只会让一个人的气场流失。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是“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直的”,说的是袋子只有填满才能站起,借以喻示空谈不能成就事业,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增强自己的气场。
在我高中的时候,班上转来一位新同学,他的名字叫董浩。董浩和同学熟悉以后,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抓小偷的,又是怎样保护小同学勇斗高年级的不良少年。他说的每一个故事,大家都没有怀疑,他是大家心目中崇拜的对象。
有一次,班上的同学排练一出小品。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学生把脚扭了,不能上台表演,这可把大家给急坏了。这时,董浩自告奋勇地说:“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底里感激他。
到演出的那一天,董浩却没有来。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董浩安闲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你昨天为什么不来演戏?”
“忘了。”他若无其事地回答,他不想承认自己说了大话,其实是因为胆怯了。
这样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同学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至少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他。董浩由于说了大话而最终受到了惩罚。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喜欢说大话,夸大其词,好像能将大海填平,将苍天遮蔽,将地球移动。殊不知,空话早晚会被揭穿,说空话的人自然就没有人肯再信赖他,气场就会流失。
英国诗人柯立芝也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他遗留给后代的诗作大部分都是未完成的。他用自己的天赋与才能是可以完成一篇传世诗作的,可他却白白浪费了这一机会。他生活在不真实的梦幻世界里,在他死后,查理·莱姆写信给其他朋友时说:“柯立芝死了,听说他留下了四万多篇有关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论文,但没有一篇是完成的!”
与其做10件有头无尾的事,不如做一件有头有尾的事。浪费了时间,做了没有意义的事情,跟空谈没有区别。空谈的人,他的气场会被自己的行为削弱,甚至导致气场消失。而一个没有好气场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成功眷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