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生鲜领域的采编记者,几乎接触过广州所有的颇负盛名的生鲜O2O企业,它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1、公司在2011年开始已经从事农产品销售与供应,经历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定点配送、经历过蔬果礼品定制时期、也经历过三公消费的扼杀,它们摸爬滚打,不断转型,试图让自己站在时代的前沿,却能够卑微的活下来;
2、创始人有品牌意识,在企业早期就灌入品牌理念,定位虽屡次易改,却仍不忘农业的本质是安全,在它们的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片不乏优质农业基地的掠影。
这次的采访嘉宾是田鲜蔬菜的吕基富,他在微信里给我传来关于他对现代农业、对农业初心、对安全质量等行业看法的文章,我看了之后想起了同样挣扎在生鲜一线的广州创业者,所有有了上面的一段总结。
我初次加吕基富微信号是一位企业朋友介绍,当时我刚写完十万点击的《资金链断裂!“一天十店”的水果营行倒下了》,此时朋友给我发来一句这样的话“下一个倒下的是田鲜”,因此敏锐的记者触觉告诉我,是时候关注田鲜蔬菜了。
据了解,田鲜蔬菜创立于2011年8月,公司原来的名称是广州田鲜贸易有限公司,后更改为广州田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广州锦田顾问服务有限公司为主体,与云南春城农产品有限公司、云南田林供港蔬菜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立的。核心品牌主打“供港”这个概念,而在质量上强调三个身份证,①供港备案号资质、②香港渔农署信誉农场、③瑞士通标SGS检测。
田鲜蔬菜2011年就进入生鲜电商PC浪潮,同时面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用户等开展定点配送服务,除此之外,也提供生鲜礼品、送礼卡等服务,这种无定位的虚假繁荣结束在三公消费的一纸文令上。
在2012年底,壹号厨房类型的社区店掀起了潮流,在这股浪潮下,田鲜蔬菜也积极备战,在小区门前处处开花,田鲜蔬菜体验店、田鲜蔬菜社区店涌现,品类从原来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拓展到肉蛋禽类,厨房副品,应有尽有。吕基富认为,从网上搬到线下,我们擅长在蔬菜品类,而进驻社区门店,为了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盈利方式,我们被迫开展更多品类的尝试,后来我们发现,这个方案是错的,品质质量不能确保,直接损坏品牌。
在2014年,轰隆的O2O浪潮到来,已开的社区店全部挂上了O2O的概念,而新开的社区店则直接易名“田鲜O2O易购”,而在此时出现两个问题:①竞争加大,打着生鲜O2O概念的“15分”、“盛盈汇”纷纷开出了社区门店;②物流成本飙升,配送一单的效率原比在店面处理一单的效率要低,在价格战面前,大家都贴钱去做,配送费无处可收。
在2016年初,田鲜蔬菜转型为菜市场加盟制,提供货源,提供人员招募和培训,提供品牌。吕基富透露:2016的举措会关掉不能盈利的社区店,专攻菜市场,品类从多品类控制为单一的蔬菜提供,不提供配送服务。
吕基富认为这种改变的源泉来自:农业链条很长,品类繁多。他们曾经在渠道、品类、供应链条上追求面面俱到,发现这并不可行,反而像壹号土猪、百果园之类,专注单一品类,能够获得不错的发展,所以他重新定位田鲜蔬菜,做一个高质量安全蔬菜的品牌,目前已经开出了15个加盟店。
吕基富的“反互联网”复辟之路,在很多人看来并不理解,所有的生鲜同行都习惯了融资,战略性亏损“做大事”,而吕基富对此不以为然,他将此描述为一种“迂回战略”。他认为,目前广州87%的生鲜购物场景是在菜市场,而79%消费主体是中老年妇女,对此,他摸索出的经验是:
①现阶段生鲜O2O是一种高大上的行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市场还不成熟;
②在以往用电动车配送成本相当高,当我们能够步行去配送,配送范围是500米以内,那么应该是O2O发展的时机;
③O2O线上推广获客成本高,而线下实体获客成本低,我们计划当一个广州地区能够覆盖300家田鲜蔬菜加盟店,再谈O2O。
吕基富对品牌加盟而不自营的看法是:
①加盟商家的大部分是长期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夫妻档,他们以往需要起早贪黑去批发市场批货,而田鲜能够直接送到店面。
②田鲜除了加盟模式,还自营有部分门店,原因是田鲜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并不具备完善的人事管理,培训系统,而蔬菜销售需要精打细算,加盟制更能够激发经营的积极性。
③做品牌加盟第一面临的问题是渗假,田鲜认为核心是产品外包装标识、产品毛利、摄像头监控、电子秤监控方面工作的细化。
④对于田鲜而言,往后希望做更精细化,在渠道建设方面将会外包给第三方,而主捉产品供应和品牌管理。
在我们都喊着要拥抱互联网的同时,吕基富回归原始的加盟模式,欲打造安全蔬菜第一品牌。这位有20年猎头经验的老农人的兴冲冲的走进生鲜领域,扑了一脸灰仍不放弃。他对农业初心的理解体现在他对食品安全的责任上,一个行业需要一群人去推动,所有的一线生鲜从业者前仆后继,从供应链末端推进生产端改革,这应该是喜闻乐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