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医疗时代,如何精准切入患者看病痛点、打造线上线下就医闭环;如何整合优质资源与技术,打造互联网“医生集团”,已成行业热点,众多企业大佬对此“虎视眈眈”。互联网医疗虽被炒得火热,但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妇科流派分会会长胡国华的眼里,它依然是一个新鲜词儿,位处发展的起跑线上。
“我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理解是一份「承诺」,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商机」”,胡国华教授说,“如何通过互联网连接与匹配的属性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打造‘天涯共此时’的平台,不负患者跨地域精准就医的企盼,不负流派专家跨地域联合会诊与传承带教的心愿,这是我要放在首位的考量。”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探索,许多人依然被困于“象牙塔”,胡国华教授却看得很明白:一切但求落在实处。面对趋之若鹜的互联网医疗,如何突出重围、赢在起跑线上?为此,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盟对胡国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全:全国中医妇科流派联盟
胡:胡国华
全:这是一个为互联网医疗集体狂欢的时代,您为何觉得它的发展依然处于起跑线上?
胡:虽然互联网医疗一直炙手可热,大家也纷纷在“尝鲜”,但如果说要在医院、医生中真正推广、运行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这点上来说,我认为它依然处于起跑阶段。如何让医患都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医疗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如何能够诠释互联网医疗的真正内涵,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
全:您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
胡:互联网医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通过互联网,能够优化患者线下就医的繁琐流程,提升就医全流程体验度,对于那些偏远地区、受限于当地医疗环境的患者而言,互联网医疗给他们的首诊咨询与复诊开方都带来了切实的便利,他们不出远门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对话名医,了解、追踪自己的病情,找到精准治疗的入口,因此病人的接受度很可观;
第二,通过互联网,有利于将医生的优质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播与推广,一方面,能够造福广大患者,另一方面,也能筑起同行之间交流、探讨与合作的平台,这也是广大年轻医生的强烈诉求;
第三,对于年纪较大的医生而言,互联网医疗可以优化线下嘈杂的看诊环境,让他们安安心心在家“办公”,通过互联网,他们还可以连线自己的学生,针对疑难病例共同探讨诊治思路、进行远程会诊,提升工作效率,推动专病专科的发展,患者也可以因此减免来回奔波求诊于多个医生的辛劳,一个手机、一个屏幕、一次视频,就能让多个医生为自己服务,线上一次性解决线下需要多次解决的问题,互联网的凝聚力与号召力不容小觑。
全:您认为如何做互联网中医有没有难度?
胡:难度是一定有的,至少比互联网西医要难,西医诊断往往靠「病理检查」,中医四诊则要「把脉看舌苔」,医生需要亲身感受与病人之间的望、闻、问、切,网上看诊需要采集、整合、输送四诊信息,精准度是有待考量的,实际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另外,高龄中医医生的「接受度」会成为互联网中医运行中的「阻力」。但可喜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四诊仪的出现,让远程四诊从梦想走进现实。同时,我们要精筛适合做中医远程诊疗的患者群体,提升沟通技巧,增加患者对互联网中医的认可度、信赖度与依从性。要做好互联网中医,确实任重道远。
全:如何让互联网中医赢在起跑线上?
胡:我认为,做互联网中医的成败取决于:第一,能否使优秀的中医医生、优秀的诊疗技术、优秀的诊疗方案等中医优质资源凝聚在互联网平台,让平台彰显生命力,让老百姓获得线下无法获得的优质诊疗服务?当然,这股凝聚力离不开技术平台的构建、组织管理的到位;第二,能否充分调动中医优秀人才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优化激励机制?有不少互联网医疗做不下去的原因,就是管理不当、激励机制差;第三,平台技术整合是否过关?如今信息科技很发达,搭建技术平台的框架并不难,但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如何优化看诊模式与沟通机制、合理分配问诊时间,提升医患双方的体验度,真正将医生与病人管理起来,这需要很强的技术整合能力。
全:不久前,全国14家顶尖中医妇科流派签约入驻PCOS医教研云平台,您认为这是不是尝试与改变的开始?此次签约对于全国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胡:全国中医妇科流派工作开展至今,各流派的诊治用药经验、学术思想、独特技法、祖传经验方等,在当地都已形成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势单力薄、只能靠病人的口口相传,从医生、医技的被动传播到主动推广,从患者的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互联网让医患都掌握了主动权,让各流派的学术精髓与用药精粹得以跨地域地广泛传播。
其次,每个地域流派都有各自的诊疗特色,比如:岭南罗氏妇科对于习惯性流产研究得非常深入,三晋王氏妇科、龙江韩氏妇科、浙江何氏妇科对不孕症的诊治经验颇丰等等,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让医生跨时空、跨地域、更便捷、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找到合适的病人,病人不用穿梭两地,就能享受到特色诊疗服务。
第三,互联网能够打造全国各流派相互切磋交流、协同带教的平台。对于同一个疑难病种,各流派专家对于诊疗的「切入点」以及「用药理念」各不相同,通过互联网,各流派专家可以开展全国性的远程会诊,共同探讨诊疗方案与用药思路,不仅彰显各流派的诊疗精髓,也能让流派同行在坚持原有诊疗风格的基础上,以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向其他流派汲取经验,博采众长,同时也向患者展现众流派大家集思广益的智慧。上次的签约只是一个开始,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习惯到习惯,这有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我有信心,这条路一定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宽、走得更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