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享受金融服务是一项刚需,而这种需求正在慢慢得到满足。对个人而言,近年来兴起的消费金融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平等的金融服务;对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的繁荣可谓一种福音。进入2016年,有多家市场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预测,到2020 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 万亿元。供应链金融成为业界公认的又一个风口。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原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达成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它们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我国有超过70% 的中小企业没有享受到较好的金融服务,这也是国家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任务之一。
过去,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是传统商业银行,但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选择,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也仅仅是点到为止。当下,除了传统商业银行外,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玩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技术服务商、行业核心企业等方面,不同的玩家凭借自身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能力,依据自身的行业、产业特征在不同的供应链金融场景获得竞争优势。而其中那些手握大数据并善于玩转大数据的互联网企业似乎比其他玩家有了更好的资本涉足供应链金融。毕竟,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依然是金融,本质依旧是基于信用的融资,而大数据可以把信用量化,并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更有利于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可以看出,进军供应链金融的一大资本是对数据的掌控。互联网企业中,电商企业是涉足供应链金融的典型。电商企业掌握了丰富的数据,一手是用户的消费数据,另一手是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交易记录和流水等数据。因此,对电商企业而言,To C 可做消费金融,To B可发展供应链金融。
事实上,大家熟知的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早已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积极布局。比如京东推出的“京保贝”产品,其原理便是利用供应商在京东平台上清晰可见的流水及运营状况数据,迅速做出放款决定,把与银行合作时的放款周期,从四五天缩短到了三分钟,并且可以在网上完成所有的操作。京保贝的利率定价与银行产品一致,推出三个月内,70%的供应商从银行转到了京保贝获得融资。
从以上三个图表可以看到,阿里、京东、苏宁近年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力迅猛,从开始与银行合作试水供应链金融,到逐渐放弃和银行合作,自己单干,随着经验的增加,不断发掘新的金融服务需求,摸准供应链上众多企业的痛点所在,创新产品为各类场景、特点的企业服务。
整体而言,电商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始主要服务的是自己平台上的商家,促进自身生态的繁荣,且初期各个产品比较分散,形成了不同的产品线在发展,预计未来会逐渐走向融合,一个金融产品就可以同时解决多个痛点。同时,一整套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将会逐渐形成,并且走出自己的生态圈,向更多的企业开放。当然,对于雄心勃勃的电商们而言,走出自己的生态圈,意味着风控又多了一份挑战,同时也将面临更加残酷的外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