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汇通达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平台实现营收约170亿元,同比增长135%;而在这营收的背后,是其58000多家乡镇会员店超过1000亿元的销售额。
农村电商B2C之路难以走通
从2012年至今,汇通达在农村已经摸索了五个年头,其CEO徐秀贤深悟,当前的农村环境下,B2C难以走通。他发现,农村主要表现为熟人市场,消费者信赖熟人、就近购买,其流通体系的支点是“夫妻老婆店”。该类店铺作为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枢纽,承载了当地95%的农业生产消费和80%的生活消费。因此,农村电商应该做加法,助中间,而非如城市电商般砍掉中间环节,强行改变农村原有的消费生态,直接到达C端消费者。
基于这种理解,汇通达采取会员店的方式,通过乡镇的夫妻小店切入农村市场,为小店赋能,提供工具+、商品+、金融+、活动+、社群+这“5+”服务,如为之开发后台系统,提供货品等。这种模式受到了资本的青睐,截至目前,汇通达已经完成了3轮累计13亿元的融资。
淘实惠联合创始人钟俊海也表示,目前农村电商难以做到B2C,而其原因之一在于乡村物流体系基础较差。虽然日前出台的电商十三五以及“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了推进物流下乡进村的政策,不过认为,农村电商是系统的工程,解决了物流问题,还有用户习惯培养、售后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并非单点突破可以制胜的。
除了消费习惯、物流等基础问题,伴随城市的建设,年轻人进城务工,致使农村消费者整体知识水平偏低,年龄比重失调也成为一个制约因素。陈功伟在广西百色寻找货源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农业局主办的技术推广会,发现可容纳2000多人的礼堂,席间不到100人。“劳动力、年轻人多数不在农村,到场的农民有1/5的人连字都不认识,更别提听懂会议内容。”
巨头们的探索
农村市场蓝海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来自易观的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444.5亿元,渗透率不足1.5%。但到了2017年,将迎来高速增长期,环比增长率将达到51.6%,2018年,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超过3800亿元。
这么大的市场,巨头们也想来分一杯羹。2014年是战事的开端,10月,阿里公布“千县万村”计划;同年年底,京东提出3F农村电商战略。
不同于汇通达,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入农村。阿里通过村淘合伙人,在乡镇逐层构建出县/乡级服务中心的体系;京东招募了30万人的乡村推广员,将京小店、乡村服务中心等业务布局到农村。
从本质上来讲,他们都是将自己在城市端的业务结构渗透到农村。当然,相对于汇通达那样的“软着陆”,这种方式的困难也较为明显。
百诚源CEO杜非向亿邦动力网分析到,对于二者,物流成为业务上下行的最大难题。由于中国村镇的点状布局,物流体系不完备,渗透较为困难,乡镇的需求没有一二线城市旺盛,物流成本也会提高;此外,消费者所需的商品结构和其常年布局的一二线城市结构不一致,在利润的获取上也不会很高。
当然,农村消费市场是可以培养的,随着村镇消费结构的变化,其需求也在慢慢提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支出从5221.1元增长至10130元,涨幅近2倍。
杜非认为,农村市场是可以培养起来的,通过培养农村市场,对城市端的业务也是一种很好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