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团的科技大脑,那么大数据就是科技大脑的中枢部分。2008年脱胎于平安集团信息管理中心而成立的平安科技,是唯一向集团公司和所有下属子公司提供IT规划、开发和运营的服务商。而现在,平安科技还肩负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区块链等诸多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使命。
近日,亿欧采访了平安科技大数据首席总监兼智能引擎部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肖京博士,谈谈作为大型综合集团的平安,在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发展。正如肖京博士所说,平安科技是集团的地基建设,基于平安科技的技术平台,支撑着平安各项业务的发展。
平安集团早在2000年就开始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条腿是“互联网+金融”,即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金融业务,另一条腿是“金融+互联网”,纯线上无法做到的金融业务,利用线上+线下的O2O战略,形成平安生态圈。目前,整个平安生态的活跃用户已达数亿。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浪潮中,传统金融机构似乎错失了话语权,互联网企业的攻城掠地从一开始到现在,从无间断。金融机构从对抗到融合,渐渐明白了互联网的重要性,金融和互联网也逐渐结合更加紧密。但无论是陆金所,还是平安好医生,平安在互联网时代仿佛游刃有余,从未被人贴上“木讷、传统”的标签。
2016年初,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提出了平安3.0战略,宣布将不再局限于平安内部的综合金融,而是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向全行业开放。建立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的战略目标也指导着“打地基”的平安科技。大金融、大健康两大战略方向下,在用户看得见的服务和产品背后,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科技创新。
大金融+大数据
“早在四年前,我们就花了大量时间来打破信息孤岛,对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挖掘。最近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开展多个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多”,而在于“挖掘”,这是业界已经达成的共识。目前,基于大数据挖掘,平安已经实现很多金融产品的大数据应用,比如风险控制、保险定价、欺诈识别、精准营销、运营优化等。
目前,平安科技已能够通过应用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深度洞察和精准预测,提升风险定价能力等金融核心竞争力。平安科技已搭建的深度学习集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括图像识别、语音分析、文本理解等各项非结构化数据挖掘能力,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处理,在欺诈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应用,极大提升了业务效率。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提供精准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营销走进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此外,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能够精准洞察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优化服务资源的调配与分工。这些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业务效率,也能够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上周,平安科技在国际人脸识别数据库的测试中,获取的成绩为99.60%,这也意味着在人脸识别这一领域,平安科技已经走在世界前沿。人脸识别的应用空间非常广泛,包括身份认证等金融应用场景,以及需要高安全性的众多领域在其他各项业务领域,大数据智能化分析也实现了30%到3倍以上不等的效果提升。
大健康+大数据
作为平安集团“大健康”战略的重要支持,平安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建立疾病预测、智能化精准医疗以及智能电子健康档案等应用板块,通过数据化的“望、闻、问、切”,可以显著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平安科技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多种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利用数据挖掘以及机器学习等智能化手段,自动识别医疗欺诈。此外,通过图像识别和文本理解,能够辅助精准医疗,并且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未来,健康板块继续发展壮大,与医疗领域知识互为补充,参与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生态。
大数据发展,国外重原创,国内重应用
平安集团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面对国内外的诸多竞争,技术实力是重要壁垒。而多年在国外从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挖掘研究的肖京,对国内大数据应用更为看好。
“的确,国外很多技术都是原创性比国内要好,但是国内的应用性更好。国内有数千万家小微企业,对智能化需求很高。美国起步早,但行业相对成熟,增长空间也小。”
作为大数据领域的专家,肖京博士的小目标是“让技术真正落地,而不仅是停留在试验阶段。”2015年他欣然回国加入平安科技,就是希望能够让大数据在金融、医疗等领域得到真正利用。
面对BAT等劲敌,平安拥有独特优势
当然,国内外竞争压力中大部分来自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BAT等互联网大公司纷纷利用流量优势,海量数据积累打造自己的金融帝国。对此,肖京并不担心。他认为,互联网企业的流量虽然是海量级别的,但平安所积累的数据更加“强关联”,并且早已将互联网数据和金融数据打通,形成了既有互联网的也有金融的“多维”数据库。相比互联网数据,金融数据的特点也很突出,如频率较低,但质量较高等。这样的多维数据形成了互补的关系,这也是平安相对互联网公司的巨大优势。
赢在起跑线上的平安科技,还有更长一段路要走
除肖京博士以外,平安科技还在不断吸纳国内外的顶尖专家。目的只为平安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石。国内首家银行加入区块链联盟R3、人脸识别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图像识别在保险和医疗领域的有效应用……几乎所有新技术领域,平安集团都走在前面,而在科技驱动的未来,平安科技的担子更重。
【其他精彩问答】
1、小公司在创新上更加灵活,而大公司往往坐拥人财物各种资源,创新效率却低于小公司。这种关于大公司创新窘境的现象,在平安有吗?
肖博士:平安科技有近万人技术团队,驱动着整个平安集团的业务发展。我觉得大公司的所谓“创新者窘境”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存在也是合理的。大公司为保证主营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对内部创新进行风险控制,因此会产生一些限制,但与此同时,大公司也为创新者提供了丰富的平台资源和业务场景等。比如金融领域的一项新技术,通常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在大公司内可以集中力量在较短时间内验证效果,实现类似互联网的高度迭代,而小公司由于资源和平台的限制,难以实现高效的迭代,使其创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在机器人助手领域,百度、搜狗等公司近日炒得特别火热。平安也开发了一个智能机器人“安博士”,它现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最终希望达到怎样的“智能”程度?
肖博士:我们的安博士与百度、搜狗机器人不同,也与现在出现在银行大堂的机器人也很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百度和搜狗的机器人是智能化的软件系统,主要带来线上陪伴、聊天、娱乐等服务,没有实体;而目前流行的一些银行大堂机器人也基本是娱乐型的,不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娱乐性的交互吸引客户;而安博士不仅是智能化软件系统,还具备机器人实体,能够提供人脸识别、语音对话、自主导航、自动避障、万物互联等功能,并和金融核心系统直接对接,能够提供金融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是一个全能的“职业选手”。
3、IT发展的基本脉络为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我们现处在智能化阶段,所谓智能+到底可以+什么?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肖博士:智能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规则引擎,通过简单的规则实现基本的分析;第二阶段是关联分析,利用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并进行挖掘;第三阶段是深度人工智能,通过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分析,对大量的长尾用户实现个性化服务。通过不同阶段的应用,智能+能够为金融、医疗等各个领域业务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真正实现让用户满意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任何行业都可以通过智能+提升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已经走在前面,因为行业中的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基本已经完成,进入了智能化阶段。可以预见,医疗等行业在不远的将来也会通过智能化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