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是本什么样的书?
近年来,美国的IT大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逐渐开始替代了创始人以前担任的CEO位置,比如微软的纳德拉或者苹果的库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印度人占据了一个令人注意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微软的纳德拉或者谷歌的皮查伊。
这个数目远远不止于此,这个数字可以列出一场串。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软件公司之一Adobe的首席执行官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念完本科,来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读了计算机硕士。
演示文档共享平台“SlideShare”联合创始人兼CEO拉什米·萨哈(Rashmi Sinha),出生于印度阿拉哈巴德,后在伯克利大学深造。
太阳微系统公司,就是那个发明了Java语言的公司,其联合创始人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也是在印度出生,于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受教育。
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 Warrior),此前还担任过摩托罗拉的首席技术官,同样来自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后在康奈尔大学学习。
喝恒水长大的印度高管,何以在美国硅谷焕发出光彩夺目的光芒?而相比之下,来自中国的高管,在美国却面临“升职玻璃门”的问题,何以至此?
近期,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微软CEO纳德拉撰写的书《意义刷新》,这本书还没有正式上市,阅读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体会。从这本书当中可以体会到,作为一个印度走出的跨国企业高管,纳德拉所体现出的思想和勇气。世界的意义在于刷新,正如纳德拉不断刷新自己的视野和能力,也正如视窗WINDOWS系统对世界的改变,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我以为这本书会是一个关于一个个人成功和微软转型的介绍,但是这本不厚的小书的内容却远远不至于此,他涉及到了技术的未来 微软转型的努力和他对人类未来的思考。而这本书的开始,是从纳德拉的成长经历和他面对的个人挑战开始的。
纳德拉出生在一个印度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政府高级职员,纳德拉将他父亲概括为“经济学家”和“终生学习者”。
他在海得拉巴长大,板球成为他的挚爱,而在他就读的大学中他茁壮成长,并且在去美国攻读硕士后选择了IT业作为工作方向,但是在他和自己青梅竹马的妻子结婚后,他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在随后的很多年,他经常要往返于独立医院和工作地点当中,这也使得他比其他人有更多的同理心。他在这本书当中,也因此他由此而来的启发以及作为印度裔高管的身份自觉,这使得他能够有更强的同理心来面对客户和同事,能够有更强的分享精神。
他认为,只有给微软的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微软才能发展得更好。正是处于这个考虑,他改变了微软的战略会风格,在其中也安排了客户的拜访环节。在他的推动下,微软推动了男女平权的发展,并且和苹果 谷歌等一些列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虽然这些措施看上去十分不同,但是都是体现了纳德拉的同理心和开放性思维。
从书中反映的职业经理人文化
有意思的是,硅谷的职业经理人高管近年来纷纷出书,刚刚半退休的谷歌的斯密特是谷歌的职业经理人,他出版了《重新定义公司》;Facebook的桑德伯格出版了《向前一步》,而纳德拉出版了《刷新》,他们都是职业经理人,相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职业经理人来说也更加高调,并且他们出版的内容也更加宏观,介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而他们的创始人虽然没有自己写,但是也授权别人出版了官方的个人传记或者公司传记。
而中国互联网创始人这点也并不明显,但是可以看到在这方面的意识也在逐渐强化,比如腾讯授权马化腾写了《腾讯传》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战场,也需要一些能够更加流传的东西。也和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期还不够长有关,商业竞争的强度更高。
同时,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更加注重实利,在近期的互联网巨头的战略举动,才可以看到一些有关公共话题或者更加宏观话题的发言,但是以个人出版介入公共话题还没有出现过。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在互联网公司高层跳槽也不像美国那样多见,没有形成一个流动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职业经理人相对更加低调,比如腾讯的任宇昕或者百度的向海龙,他们都是主要伴随公司成长的,个性也不见于媒体,更不提出书或者就公共话题发言了。
多元化与全球化
读到书的前半部分,对于纳德拉为什么能成为微软的CEO和印度人为什么能够在跨国企业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就会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纳德拉出生家庭让他拥有良好的修养,书中没有提到他对阅读的热爱,但是各种引经据典俯拾皆是,反映出纳德拉良好的修养和内敛,而他的国际化视野和人生经历,是印度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的反应,而印度人的西方文化背景,让在西方的融入也相对更加顺利。
从书中来看,中国互联网企业有纳德拉这样的人文修养的不多,周鸿祎在《颠覆者》中就提到(这本书显示周鸿祎的人文修养比较深厚),程序员有人文修养的不多。而张一鸣和今日头条的案例,也反映出了对于内容质量和人文的缺乏敬畏。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未来需要重视人文和技术的协调,我认为这点确实值得重视,这也许也有中国中学的文理分科以及文化当中过度的实用主义和对文科的低估有关。
印度人也对多元文化有更多的关注,他们更加敏感地看待企业多元化的问题,这是跨国企业高管的重要素质,而这点在中国的关注性还不够。中国的企业并不存在美国企业面临的那么强的多元化问题,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硅谷的互联网公司雇佣了各种肤色和来自世界各地的IT精英,而中国企业远远没有如此的多元化,只有在海外的研发机构会雇佣一部分的国外人士。
而根据斯蒂芬罗宾斯的《管理学》教材,所谓的多元化是各种各样的能够区分的特征,包括肤色、宗教、民族、性取向等等,而这些在中国的企业当中目前还都显著的碰到。这也和中国移民政策和文化的相对谨慎有关,有的问题还停留在水下,在一个正在努力从现代化走向高度现代化的国家,还不存在那么多后现代化的问题。
相对于中国的工程建设公司或者华为这样的电信设备公司,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往往都相对还更加本地化,主要是通过在在海外设立研究所或者进行投资并购。而中国的工程建设公司在海外有着“基建狂魔”之称,华为更是在海外市场真刀真枪的拼出来,需要雇佣大量国外员工并适应海外文化,无怪乎任正非说“用一杯水吸收宇宙的能量,世界就是华为的研究所”。
这也就是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其实还有待加强,对于多元化要有更深的理解。在前段时间虎嗅文章一篇有关乐视的海外人士撰写的文章当中,其实就谈及了全球化的问题。而美团的关于“黄泛区”的招聘,也是关于多元化的问题,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化和适应多元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这个问题也许可以部分回答了。印度是个多民族多种姓国家,又受英国文化影响大,适应欧美文化和多元化更加容易。
IT企业应该在社会中发挥什么作用?
这本书的精彩之处除了企业之外,还有他对未来的设想和责任感。在著名的社会学家米尔斯的《权力精英》当中,作者分析了美国大企业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他认为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大企业占据重要社会权力的国家,但是这本书当中没有预感到社会的变迁,美国道琼斯成分股和财富五百强出现了巨大的变迁,能够留存下来的企业少之又少,而科技对企业有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而在现代,正如《权力精英》指出,企业发生了更大的作用,它不能只理解为是一个盈利机构,也提供类似公共服务的职责,对此纳德拉有着深入的分析,而科技企业也需要更好地平衡人类未来的福利与就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同时平衡公共机构要求和个人隐私的关系。纳德拉总体而言是一个科技乐观主义者,他在书中指出了多个案例,当然,在西方媒体和学术界研究当中,负面的研究结果也很多,马斯克就多次指出需要警惕人工智能的危险。
就中国而言,也可以发现这样的趋势,目前在胡润排行榜上,中国的互联网领袖马化腾和马云等已经占据了前列的位置,而360从美国退市回到中国以后,周鸿祎的身价迅速攀升。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巨大社会效应。
由于互联网企业具有的指数级扩张的特性和网络效应,使得互联网的造富速度惊人,也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公共设施,这使得政策环境也越来越发挥着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性,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对此越来越重视,如果说在QQ和阿里巴巴创业时候,政策还没有发挥那么大作用,那以TMD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巨头,从出生起就受到了巨大影响。
从美国的旋转门机制可以看到,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和政府有着旋转门机制,也有着美国特有的游说机制,在书中提到了多个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交叉任职的高管,而这点在中国目前还只有从政府下海去企业还没有反向案例出现,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从中国智库机制的设想来看,是希望能够实现双向的旋转门,而这点目前还没有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