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受了《三十六计》的影响,人们通常也以为《孙子兵法》中的“计”是计谋之意,但这是一个误解。
《孙子兵法》始计篇的主题是“计”,但是此“计”非计谋的计,而是计算的计,意在计算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原文中有“五事七计”之说,在此我便不再赘述,如果用现代理论解释,就是在打仗之前做一下SWOT分析。
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要打造一款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绝无可能在策划时满脑子只想着通过各种计谋制造噱头,“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样吸引来的用户就像流星,来了,让你看到许个愿,就走了,必须要回到第一性中直面《启示录》中著名的“产品十问”,踏踏实实地去计算到底能不能胜,有没有胜算。
子弹短信在锤子发布会亮相之后,大IP+大噱头让媒体大肆宣扬它将会取代微信,我们不妨先对子弹短信做一个SWOT分析。
根据黄金圈理论,我们先分析一下子弹短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别是什么(WHAT)。
1. 子弹短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WHAT)
(1)优势
沟通效率快如子弹,给人们提供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可以说是子弹短信唯一的价值,无论是缩短操作步骤还是全局悬浮球将人-信息转变为信息-人的流程创新,都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也是其第一性原理所在。
细节体验感动人心,子弹的产品经理深挖人们在使用微信时的不爽,从控制语音、稍后处理、引用回复等细节入手狠抓用户体验。
(2)劣势
通讯工具是一个强关系链的产品,连接沉淀得越深,产品才越有价值。
微信已经发展成为嵌入社会网络的生态平台,根据俞军的用户体验公式=(新体验-旧体验)-用户替换成本,哪怕子弹短信的体验更好,但仍抵不过更为高昂的用户替换成本。
(3)机会
微信没有满足部分人对于沟通效率的追求。
吃瓜群众乐意看到有人挑战微信的霸主地位,降低了产品冷启动的难度。
(4)威胁
被微信跟进,失去优势(当年米聊推出语音功能时,在论坛上说一周之内就会有一个叫微信的产品抄袭我们的功能)。
腾讯通过收购子弹短信消灭任何可能的威胁。
以上是对WHAT的分析,算是完成了SWOT分析中的“五事”。但这样还没能达到我们知胜的目的,我们还需要以“七计”论之——也就是回答黄金圈中怎么做(HOW)的问题。
(1)优势+机会=增长型战略
(2)劣势+机会=扭转型战略
(3)劣势+威胁=防御型战略
(4)优势+威胁=多元化战略
至此,我们对子弹短信的“五事七计”进行了计算,相信对子弹短信也有了一个认识框架。
要说到中国历史上最会用计的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诸葛亮。但是华杉老师却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计”是不合格的,而且每次都被司马懿计得死死的。为何?
把魏蜀两国做一个对比分析:
魏国500多万人口,60万兵力
蜀汉只有不到100万人口,不到10万兵力
诸葛亮要以10万兵力,穿越崇山峻岭,耗费紧张的人力物力,主动去攻打魏国,怎么打得过去?
可以说司马懿根本不需要打什么漂亮仗,只要他自己不因犯错误作死,等待诸葛亮掉进他自己挖的大坑(虽然诸葛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败则胜。
子弹短信的资讯流模块一直饱受诟病,或许是为了留住用户,又或许是为了往后的流量变现。但现在的资讯流就像是子弹短信立在那的一块板子:一则碍用户眼睛,拉低了用户体验,二则有根基不稳倒下来砸自己的危险。
资讯流的新闻源可以说几经轮转,从一开始气势高昂的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到应要求取消腾讯新闻,再到现在拔凉拔凉的锤子阅读和把自己坑下架的网易新闻,可以说资讯流就是子弹短信给自己挖的大坑。
最核心的IM还处在不断更新BUG的状态,无论是功能还是关系链都处于弱势无法与微信相争,奈何自己挖坑自己跳呢?
虽然媒体叫嚣着子弹短信将会取代微信,对于子弹短信来说这场所谓的竞争是打不赢也要打,本质是要追求胜利。但是对于微信来说只是追求不败,不需要去打什么漂亮仗,等着子弹短信犯错,不败则胜。
以上是我在学习《孙子兵法》时结合子弹短信做的一些输出,感受最深的是真正的认知是不会随时代减损的,这本两千多年前的兵书仍能够指导互联网时代的认知,我会继续去学习输出。
由于认知和文笔有限,内容可能还较浅薄,希望各位能够指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