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而温和,宽容而自持,国人引以为傲的土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然站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引人注目,亦遭人忌惮。
截至2017年,我国的出口占全球总份额达到13%,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渗透至世界各个角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以欧美发达国家为最。尽管如此,美帝国主义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由制约,中国的选择是今年11月5日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展示中国对外经济开放性,平衡贸易保护主义的标志性平台。
这种拥抱开放的态度是否意味着中国制造的无惧挑战,还是引狼入室后,倒逼我们与狼共舞,甚至蜕变成为万兽之王?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制造业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不可忽视“中国制造”的定位依然在“制造”阶段,从欧盟一些国家通过注册“Not Made in China”(非中国制造)来对比彰显自己高品质的举动就可看出,中国虽是制造业大国、经济大国,但并非品牌强国。
前有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后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想要升级中国制造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唯有先向内看,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再借力向外,利用平台的市场竞争及品牌定位,整体打造品牌形象。这其中很多有预见性的企业已经看到并为之不断努力,但不成气候,只有插上“产业互联网”的翅膀才可一飞冲天。
传统的中国制造有两大惯性,一个是出口加工,加工型出口至今仍占出口额的35%以上,依赖国际巨头的订单赚取微薄利润,反过来进口的成品国人却趋之若鹜,富士康代工苹果手机就是最典型案例,而此类企业比比皆是,中美企业的毛利差异以十倍计。另一个是复制,技术复制,产品复制,甚至冒名,抄得到形,抄不到神,最终换来的就是“质低价廉“的名声。
如今的中国制造改革也分为两大派,一派是“工”字头腾讯支持的树根互联,一派是“新”字头阿里推行的“新制造”。
树根互联副总裁崔斌表示,工业领域博大精深,复杂的问题一定要由工业人来妥善处理,所以工业互联网一定要姓“工”。
据业内人士解释,首先,工业由无数的机器、设备、机组和工作站等组成,还涉及制造工艺等因素,这些机器设备的数据采集就是个大问题,数据采集的接口规范又不统一,设备联网和数据采集是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基础问题。这对BAT企业来说是个挑战。
“以前制造业靠电,未来的制造业靠数据。”马云描述未来的新制造:大数据作为生产资料、云计算作为生产资料、物联网作为生产关系重构制造业。这种变化带来的改变就是,制造业不再是纯粹的生产企业,而是消费导向的企业。“
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殊途同归,目前阶段做的其实都是一件事——搭建制造业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化建设。
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工厂绝大部分的信息化程度还处于2.0的阶段,土地和人力的优势不再,限制了工厂的信息化改进速度。民营企业的生存年限平均3-5年。无信息,不数据;无数据,何智能?
以佰万仓工业电商平台的实践为例,无论是自营还是联营,交易表面上都是平台的核心业务。但其背后积累的数据才是最大的价值,其产品也不局限于网站和APP。系统才是核心,可以打通上下游,实现端到端连接的同时,积累交易数据,通过下游数据分析影响上游供应,再借由不断优化的供应体系,实现生产制造的提效降本。
对于平台上游供应商,交易数据体现市场动向,为产品开发方向提供线索,平台销售数据反映市场需求及产品质量,为技术升级提供参考。
对于终端工厂的生产,“系统+交易”的模式将大大节省人力和生产成本,以MRO(非生产原料相关的所有工场物料)采购为例,系统的植入将为采购节省70%的时间和大量的管理成本,可用于更重要的技术性采购,交易的供应链优化也将很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企业有更大的空间做研发生产。
这就是带有系统和数据属性的电商平台可以为工业制造提供的价值。
中国制造其实从未走过弯路,即使是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在最初时期也是靠仿制打入国际市场,英国议会曾明确商标法条款以此区隔德、英产品的优劣之别,“Made in Germany”被载入法律新词中,象征着廉价、低质。
经过这么多年的贸易战,中国制造并不缺乏“隐形冠军”,且不说发达国家都惧怕的中国军工早已布局军转民制造业,那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培养的OEM代工厂也早已坐不住了。纷纷转型ODM(自有设计),甚至OBM(自有品牌)。
然而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形成品牌规模。在全球500个主要工业品里,中国占了221个,但其中百强产品中,中国只有2个。想要打品牌,单是国际上纷繁复杂的商标注册和冗杂的渠道拓展就足以拖垮一家公司。那么跨境电商平台是如何解决品牌传播和市场渠道问题的呢?
平台类跨境电商非阿里巴巴速卖通莫属。起步早,行业布局全面。为制造企业提供了非常高效的销售渠道。只不过想要从海量数据中脱颖而出,企业的互联网运营能力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这也将很大部分想要打造品牌的中国制造企业挡在门外。
系统类跨境电商以小笨鸟为代表,通过技术手段为企业一键触达4大国际电商巨头平台,帮助企业更加广泛的触达国际客户,同时海外仓的设置降低了企业的出口门槛。同样是一个渠道拓展的不错选择,不过对于产品市场定位选择以及供应链的深度不足。
供应链整合类的典型代表是佰万仓。佰万仓的愿景之一就是要帮助优秀的中国制造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从而实现新制造和全球化。与其他跨境电商不同,佰万仓平台的境外输出有一定的门槛。
首先,平台优中选优从过去三年多的交易数据中筛选出过硬的产品,所有的数据均来自终端工厂的真实应用。另一个渠道则是有意愿转型ODM或者OBM的工厂。
然后,佰万仓再通过亚马逊、eBay等跨境平台以及韩国、印度等当地电商平台将精选后的优质工业品推向国际市场,不仅覆盖欧美发达国家,还广泛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中国制造品牌化全球化之路才刚起步,每个企业都需要有开放态度,只有将生产制造和采购大数据进行连接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智能制造,完成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