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我妈的年薪要碾压我了!”
今年年初, 阿里巴巴高薪招聘 60 岁以上“资深用研专员”:年薪 35 ~ 40 万元,要求有稳定的中老年群体圈子,并在群体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广场舞 KOL、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
一则招聘信息让无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呼:“好想一夜变老”。
跳着广场舞都能把钱挣了!面对这样的信息,你还会觉得中老年群体是“互联网荒漠地带”吗?
互联网和银发一族:相爱?还是相杀?
其实,互联网与银发一族之间一直存在两点误解:
第一点:中老年人=没需求?
“老年人哪会用 APP 听戏呀,他们不都带着收音机在公园听吗?”在开发产品时,关于老年用户的需求是否真实存在的质疑层出不穷。
事实上,中老年用户潜力巨大,很多产品不成功,并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对症下药。
第二点:中老年人=没流量?
环顾四周,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成为了“低头一族”。潜在用户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2017 年,中国互联网网民 50 岁以上的群体超过 7000 万,在 7.72 亿的网民总人数中占比超过 10%。
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银发人群(年龄超过 50 岁的人群)今年 6 月移动互联网月均使用时长约为 109 个小时(平均一天三个多小时),同比上升 28.5%。
现有的中老年人群逐渐适应互联网,而在不远的将来,“网瘾青年”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入这一阵营。“蓝海”仿佛近在眼前,但是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
互联网强调用户思维,首先,你得了解中老年网民有哪些典型的心理特征。
中老年网民的三大心理特征
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比你还能秀
“social (社交)”不仅仅是当代年轻人的专利,对于中老年来说,它同样是一种刚需。
退休后大把空闲,孩子长大不在身边,社会地位逐渐降低,这种情况下“空虚寂寞冷”扑面而来,社交类产品成为了中老年用户的核心诉求之一。
00 后社交在忙着“扩列”,而中老年人更在乎维系自己和家人与老朋友之间的感情。
有研究者发现其实老年人朋友数目虽少,但是少而精,他们保留的都是核心朋友,减少的是普通朋友。
因此,中老年人社交的首要需求是满足亲密情感的需求。
55 岁的陈大伯从单位提前内退之后就赋闲在家。突然离开高强度的工作氛围,身边再没有人应和他的想法,他有点“闲的发慌”。
为了排解孤独,陈大伯加入了社区的太极拳队,并在 “太极拳比赛群”、“退休干部文艺汇演群”、 “我爱我家”等各个群之间穿梭忙碌了起来。
陈大伯和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坚持着一个原则:一般情况下,不加陌生人好友。
“网上骗子多,上次有个朋友加了人家微信,结果是卖保健酒的。”
除了维系感情,中老年人在社交中也需要空间去寻找和展示精神世界。
尽管有微信、抖音这样的大众化平台存在,但由于上网习惯、兴趣爱好、使用成本有别于年轻人,中老年人仍然需要一个符合自身调性的垂直平台。
通过一番观察我们发现,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将还你一个花样的世界!
文艺诗人
每一位中年大叔的心中,都有一个诗人梦。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文艺范:“早霜侵大地,艳日照花溪。”
直抒胸臆风:“十年夜夜儿陪伴,浓浓温馨父子情。”
通透豁达风:“世上哪来那多愁,无缘无故愁白头。虚怀若谷容天下,自是人间第一流。”
而且你可能想不到,“归来仍是少年”这一说法,也深受中老年用户喜爱。